当前位置:摩托吧首页 > 车讯 > 行业资讯 > 正文

和老爸一起骑摩托车 是我最快乐的时光

日期:2015-07-29 11:03:55 来源:车王

分享到:
摘要:有种老爸爱骑摩托车,有种孩子从小看着老爸的摩托车长大,但似乎我们很难将越野摩托车和六七岁的小朋友联系在一起。可就是有这么一群玩家,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骑行越野、一同探索。

有种老爸爱骑摩托车,有种孩子从小看着老爸的摩托车长大,但似乎我们很难将越野摩托车和六七岁的小朋友联系在一起。可就是有这么一群玩家,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骑行越野、一同探索。如果你在温榆河边看到三个小朋友的越野摩托“追逐赛”,旁边偶尔出现老爸们骑车追着他们指导的场景, 别犹豫,就是他们!




听张琪说:现在的小朋友在家除了玩电脑就是看电视、玩游戏机,本身户外活动相对减少,有强度的活动就更少了。这直接使得小朋友的动手、身体协调和抗击打摔打能力都直线下降,越野摩托车的运动刚好锻炼了他的意志和身体。我骑车这么久,从我自身就确定了这项运动是积极的,只要他的安全措施到位,这项运动的危险系数并不高,同时对体魄、心智、动手能力都有提高。其他的准备工作不需要太多,至于摩托车的磕碰和受点小伤,家里人做好心理准备就行了,毕竟意外无处不在。
 


最不怕的就是拧油门儿
 
机缘巧合,在两年前我就见过小梓钧,当时他四岁。从爸爸的牧马人上跳下来,动作小心翼翼,一下车就跑到爸爸身边,见到陌生人就躲在爸爸身后,吃饭就埋头吃,见到别的小朋友也没什么亲近的意思,典型的“我害羞,爸爸你要保护我”。两年后再见面,GL8一开门这小家伙儿就飞奔下来,拿着零食跟其他小朋友打成一团。
 


接下来的场景更让我意外。在爸爸的配合下,小梓钧穿上了专业的骑行服,自己启动摩托车,因为力气不够大只能等着爸爸帮忙用手挂挡。然后爸爸说上一句“给油儿!”紧接着就看见小梓钧箭一样地窜出去了。
 


现在小梓钧骑一辆DRZ50,让人羡慕甚至嫉妒的是,这已经是他人生中的第二辆摩托车,在六岁生日那天爸爸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他。第一辆是在4岁半时得到的一辆50CC小跑车,因为操控性能不如越野车好,仅有的几次骑行也是速度非常慢,在爸爸的协助下完成。
 


骑车需要平衡感和控制力,三岁的时候爸爸就开始教小梓钧骑自行车,他表现的非常出色,很快就掌握了。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,爸爸并没有带他看或者让他接触到摩托车,出行更多是局限在越野汽车方面。这样的旅途让小梓钧走了不少一般人走不到的路——四五岁就住过帐篷,睡过睡袋,别人从正门进景点,他就跟着爸爸的车队从景点后面翻山越岭,整个旅程下来虽然小梓钧没有太多表达,但好奇心让他记住了旅途中最精彩的部分,而每一次对活动的向往也能看出他对越野、对大自然的喜爱。
 


爸爸回忆说,在三四岁的时候,小梓钧总是在家拿着爸爸的头盔问什么时候他才能骑车,爸爸说长大就可以了,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。现如今,每到周末爸爸就带着小梓钧到潮白河或者温榆河的空场练习越野车,跟比他大一点的小朋友相比,似乎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,小梓钧永远是拧油门儿更猛的那个。在小梓钧心里,骑车和跑步一样,开心就追着你跑,不开心就跑我自己的,总归是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,他说这叫“我的越野我做主”!
 
最注重摩托车的通过性
 
爸爸张琪在10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摩托车,当时骑的是叔叔的渭阳50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摩托车的排量和等级也逐步增加,在那之后他先后买过跑车、巡航等类型的摩托车,但自从2007年接触过越野车之后,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就都投放在了越野车上。
 


现在骑摩托车的人不少,我们大致将其分为骑车通勤的、希望借骑车得到一些关注的和真正喜欢骑车的,张琪和他的圈子属于最后一种。比起别人眼里的自己,他们更关心一辆摩托车到底能不能带他们到达想去的目的地,这样一比较,越野车的通过性好、稳定性高、耐用性强自然就战胜了单纯的美观,成了他们的首选。他目前骑行一辆DRZ450,遥想当年骑着这辆车去呼伦贝尔,一天骑了一千多公里,现在也是感慨颇多。
 
自己骑了半辈子的车,所以让儿子骑车在张琪心里既是顺理成章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。除此之外,在张琪看来,从现在开始树立起安全驾驶的习惯和规范,比单纯的阻拦更为重要。为了让家人放心,张琪带着小梓钧的妈妈、爷爷、奶奶一起来现场观看他骑车,而护具及头盔的多重保护,也让家里人放心和认可了这项运动。
 
有摩托车的世界就是乐园
 


自行车是摩托车的基础
 
张宇琦有一个爱户外运动的老爸,所以大概是受父亲影响,他从小就喜欢户外活动,更是对车特别有兴趣。从自行车开始,学会了就每天都骑一会儿,爱不释手。等看见爸爸的大摩托车就更不能自已了。“他四五岁的时候,每次看见我抱着头盔出门就追到门口问我是不是去骑车,我说对啊,他就一脸羡慕非要目送我出门”,看到儿子这么喜欢摩托车,三四年前张楠就买好了给儿子的摩托车,只可惜当时儿子的身高不够,车就暂时收起来了。今年张宇琦身高刚好坐上摩托车后双脚脚尖可以点地,于是他的摩托生涯就算是正式拉开了帷幕。
 


“是两轮我就喜欢,自行车也喜欢,但是自行车去不了太远的地方,遇上个上坡骑起来太费体力”,8岁的张宇琦就以这个理由喜欢上了摩托车,他也没想过自己要骑车去哪,但每周六他都努力在土地路况上练车,就好像在为最后的战争做战前准备一样认真和用心。
 

拍摄那天,张宇琦是三个孩子里最大的一个,刚结束学校运动会的他在下午时间加入了小伙伴的越野训练队伍,在运动会跑了一上午的情况下还是完成了不下40圈的摩托训练,让在场的大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。相信这是兴趣使然,才让毅力发挥了作用。站在场地中间看他跑圈儿,时不时看着爸爸骑车追着他指导骑行姿态和路径选择,每次停下车妈妈就追上去擦擦汗或者整理服装,整个下午激昂而温馨,直到天色渐暗张宇琦才不舍地离开了场地。



“每周从周一开始盼周六,最喜欢去潮白河,那边场地更大,路况种类也比较多”,虽然只是初级骑手却已经对场地十分挑剔,别看只有八岁,张宇琦所在的练习场地也有其他成人车手在练习。这也成了一道奇妙的风景线,因为八岁的张宇琦偶尔也是小车队的带头人,就像一场赛道追逐赛,枪声一响,张宇琦就稳稳地占据了第一名的领跑位置。


越野路就是探险路
 
父亲接触摩托车的时间也算挺早的。16岁那年,张楠开始在父亲的教导下接触和骑行摩托车,当时是一辆MZ150,排量虽小但在当年已经十分了得,让身边朋友好生羡慕。之后因为喜爱,摩托车一度成了他的通勤工具。随着工作时间和收入的累积,张楠开始更换摩托车,速度型的跑车也是他青年时期最挚爱的车型,但跑车能去的地方太局限,之后相继因为出行路况的改变而更换了街车、大排旅行车,最后就是现在主要骑行的越野车DRZ400。谈到这一路的换车经历,张楠说这是“选择大自然和贴近大自然”的一种表现,也的确,他和他的圈子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。



说起一起玩车的人,骑行20年身边也换了不少圈子,至今还能在一起玩耍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,就是探险。张楠说他们这群人是哪里没人、哪里偏远、哪里不好走他们就喜欢去哪,开车的旅行暂且不谈,光骑车就已经几次走完了西藏、青海、甘肃、内蒙古、云南的偏远地区和无人区,每一次旅行都艰苦非凡甚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,但收获也是一般旅行所无法比拟的。
 
而每次出行也并非所有人都能顺利完成全程的骑行,就像2007年的西藏之行,一行五人五辆摩托车出发,最后只有张楠和他的DRZ400完成了北京到拉萨全程的骑行,其他四辆车都由于高反着不了车,最后上了卡车才到达拉萨。至于今后的旅行,他还会跟随这群喜欢越野和穿越的朋友去更多精彩的路段,走进大自然、探索大自然,也成了他的终极骑行梦想。
 

写作业的动力是骑车
 
童年的时候我们都有自己的小伙伴,有和泥认识的、有踢球认识的、有爸妈介绍认识的……对于冯伟宣而言,每周最想见到的就是一起骑车的小伙伴。每周六冯哥都带着儿子跟朋友的儿子一起练车,这件事的兴奋度一直没有降温,所以每周最早到现场的都是冯哥和儿子冯伟宣。在等其他伙伴的时候冯伟宣捡根树杈跟土较劲,我理解玩土这项运动既跟大自然产生了直接互动,又不会太浪费体力,也不至于让时间过得太无聊,但看冯伟宣玩儿得那么认真,我们站在一旁也感叹那些童年最单纯的美好瞬间。
 

冯哥说儿子太爱玩,用老北京话说就是这孩子“淘得没边儿”,聪明归聪明就是坐不住。从小到大,冯哥就给儿子报过一个美术兴趣班,结果外出写生课别的小朋友都画画呢,冯伟宣特认真地去院子里爬树了,从这以后学习班兴趣班全停,“顺其自然”,冯哥说着自己也笑了。
 
所有的不听话只要牵扯到摩托车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。三四岁的时候冯伟宣老在家玩儿冯哥的头盔、手套和鞋,女孩喜欢穿着妈妈的高跟鞋走路,冯伟宣就喜欢在家穿着爸爸的越野靴子带着头盔晃悠,每次电视上转播摩托车比赛,不管是什么类别的,保证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,带着爸爸的头盔感觉跟参赛选手似的特别入神。从这个时候开始,冯哥就决定等再长大一点就教他骑车。让冯哥没想到的是,曾经的不听话、拖延症都因为“骑车”这两个字发生了质的改变,“现在跟他说写完作业就能骑车,原来两三个小时写不完的作业半小时全写完了,还有质量保证”。看来对于冯伟宣来说,任何诱惑都没有骑车的魅力大,在七岁的冯伟宣眼里,只有骑车才是他的解药。
 

野出来的一片天地
 
冯伟宣特别爱玩这点像爸爸,虽然冯哥33岁才接触摩托车,但短短几年他也骑着穿越车GS1200和越野车DRZ400去了不少环境险恶的地方。冯哥有一个越野圈子,圈子经过十几年的磨炼留下的都是比较固定的成员,顶多每年有一两个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加入,这个圈子在北京的摩托圈里都相对稳定、和谐,而冯哥在圈子里也算是一号人物。
 
回忆起平日的出游,在冯哥看来,越野小分队也算是浩浩荡荡。冬天开越野汽车没事就穿个老掌沟,或者就去塞罕坝一类的地方“豁雪”,玩儿到终于有陷车为止再互相救援,救援前先拍照留念,“总算没白旅行一趟”。夏天就骑摩托车穿老掌沟、穿沙漠,每趟回来不是一身沙子就是晒黑了好几圈。
 

在路上就难免出意外,更别提越野这种不确定性强的运动方式,冯哥虽然经验不少但也有“崴泥”的时候。
 
要说起最严重或者最棘手的一次受伤,还是前不久因为傍晚赶路,冯哥跟他的车直接冲进沟里了,当时双手骨折,幸亏后援车上有同伴帮忙把车骑出了越野路段,才没有拖延整个行程。可由于路途偏远,九点摔伤十一点抵达酒店,次日晚六点才刚刚进行临时固定,因为医院太小他又赶着坐飞机回了北京进行进一步的治疗。可就算这样的伤痛也挡不住骑车的热情,两个月的恢复时间后冯哥又出发了。从他的眼中我看不到畏惧和遗憾,永远都是笑着,永远都在期待着下一次的旅行。
 
后记—— 纪念冯哥 一路走好

 
相信看过我们六月号杂志或者公众号的朋友,一定对“老爸带我去骑车”这个选题有着深刻的印象。拍摄当天,三对父子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惊喜。但让我们遗憾的是,6月22日下午16:40分,其中一位父亲冯哥在大滩的骑行中,不幸因为脑溢血去世,享年42岁。
 
从不愿相信到眼见为实,那一晚的天坛医院聚满了冯哥生前一同骑行和玩车的朋友们。直到此时,我脑海里印刻的还是两天前我们通电话,冯哥问候我工作是否顺利的情景……
 
作为与冯哥相识四年的朋友,我愿意用仗义和热心肠来形容他。活动出发前,他几乎跟所有朋友通电话问候对方是否有时间,生怕对方因为忙碌而错过了一同旅行、享受生活的机会;如果有新进的成员,冯哥先讲解当地的温度和环境,带着直接去采购一些必备的保暖产品也是常有的事。
 
在路上,他是我们车队永远的头车,不论危险与否,电台里他不断发送着前方道路的信息。若同行的队伍中有陷车,他是最积极救援的那个,就算冬天只穿着一双布鞋,他也直接往冰水里淌……
 
生活中,我叫他冯哥,不仅因为年龄上是我哥哥,更因为他的帮忙几乎遍布了我生活中的每个角落。“有求必应”,每次找到冯哥帮忙,不仅怨言一点没有,甚至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比我还积极……
 
可以说,故事历历在目,他的笑容,他的关心和问候,似乎永远不会随着他的离开而消逝。
 
如今再翻开杂志,那张冯哥和儿子的笑脸让我们的表情变得微微有些凝重。事已至此,我们也希望小小冯能够在爸爸的影响下,深爱摩托并安全骑行,继承老爸的心愿,并带着老爸继续走完他想走的路,继续看那些没看过的风景。
 
作为《车王》杂志的一员,我谨代表《车王》全体员工向冯哥表示沉痛的悼念。
 
我们也会缅怀冯哥,并向冯哥对《车王》的关心表示由衷的感谢。
 

文章关键词:

老爸摩托车时光

分享到: